親子教育的特點與原則
發布時間:2023-04-24 16:20:27
人人都說父母是孩子的老師,而親子教育也早已融入我們的生活。親子教育作為親子關系的紐帶,需要父母與孩子共同參與。這種教育能有效的促進親子間的情感。那么親子教育的特點與原則是什么呢?下面給大家介紹下。
親子教育的特點:
1、親子教育是一種早期教育,是以愛護嬰幼兒身心健康和開發潛能以及培養個性為目標,以不斷提高新生人口的整體素質為宗旨的一種特殊形態的早期教育,重在提高家人間的感情與責任。
2、親子教育是以親緣關系為主要維系基礎的,我國特有的家庭狀況受傳統教育思想《弟子規》的影響,親緣關系可以糾正這種思想,這種關系被擴展為所有與幼兒密切接觸的人—看護人與幼兒之間的關系,從而形成看護人與幼兒之間的以互動為核心內容的親子關系。
親子教育的對象:親子教育不是單純的家庭教育,也不是傳統的園所教育,“親”與“子”兩者都應該受到教育,而母親在教育中的地位尤其重要。
親子教育的內容:親子教育強調的是社會修養、知識教育、能力素質、與情感性格四者合而為一,而不是單純的知識傳輸。
親子教育的方式:親子教育不僅僅是早教師向母親傳播育兒知識與方法的單向度的傳授方式,更是母親、孩子、早教師之間的交互的、對話的、生活化的、感性的教育方式。
親子教育的原則:
1、平等溝通原則
溝通的目的是為了交流。很多父母與孩子溝通時,總是一副居高臨下的派頭,孩子心里并不接受。和孩子溝通交流,應該把孩子當作平等的個體。父母的態度應該與孩子平等,語言要柔和,只有這樣孩子才能聽進去。平等的姿態更容易讓人接受,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和尊重。
2、行為一致原則
家長與孩子溝通時,應該堅持行為一致原則。包含縱向和橫向都一致。橫向一致指所有人目標一致,即使家長有分歧,也應該背后協商達成一致。縱向一致指所有人都應該與時俱進,學習新理念,新方法,用更好的理念和方法來教育孩子。
3、行為“三不原則”
孩子行為“三不原則”指不傷害自己,不傷害別人,不被別人傷害。“三不原則”簡單易行,讓孩子在應用中學會自己判斷,并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符合“三不原則”,就可以積極地探索,讓孩子自由發揮。家長也能依靠“三不原則”,監督自己和管理孩子,避免干預孩子而發生沖突。
親子教育中,父母應該以身作則,做好孩子的榜樣。父母做好了,孩子才有可以學習的榜樣。父母應做孩子的朋友,與孩子平等溝通。同時,父母應該言行一致,熱愛生活。讓孩子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學習的快樂。
相關資訊: